跳转到内容
立法会事务
立法会: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就「把握战略机遇,推动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2025年01月22日

以下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今日(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把握战略机遇,推动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要感谢李慧琼议员提出今天这项重要的议案,连同四位提出修正案的议员,以及34位议员在今天席上提出宝贵的意见。刚才劳工及福利局和教育局的副局长已就其政策局范畴的事项作出了回应。以下,我会就议员关心的创科相关范畴的内容作一个整体的回应。

多名议员都提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致力贯彻落实「以人才推动科技,以科技引领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的方向,加快完善创科生态圈和发展创科产业,为在港、来港的创科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推动实现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

香港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从零到一」的突破能力强,科研能力备受海内外的肯定。举例说,香港的科研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InnoHK研发平台)已成功吸引超过30间来自全球12个经济体的顶尖院校和研发机构与本地高校和研发机构进行研发合作,并且汇聚了约2 500名本地和海内外的杰出创科人才。为进一步巩固上游科研优势,特别是就《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指出的具竞争优势和策略意义的科技领域,我们于去年正式成立了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促进产、学、研在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而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亦已在去年年底启用,提供先进的计算能力赋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特区政府亦已开展筹备建设聚焦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InnoHK研发平台,吸引世界级的科研团队与本地院校合作,推动国际科研合作,汇聚世界创科人才。

此外,特区政府正就60亿元的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资助计划邀请院校提交建议书,促进跨院校和跨学科的合作。我们也将推出30亿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资助本地大学购置相关设备以及进行由海内外顶尖科研人员领军的研究项目,进一步支持本地前沿科技研究,多管齐下提升香港的研发实力。

除了巩固上游基础科研优势之外,我们正积极推动中下游发展,带动整个创科生态圈的互动发展,更为创科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就此,行政长官连续在其三份《施政报告》中,先后提出三项100亿元计划,包括第一,推出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为有潜质的大学研发团队提供资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及商品化,并规定大学团队或发明者可获取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不少于七成,以提供更大诱因促成大学团队将有潜质转化的优秀科研成果商品化;第二,推出100亿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具优势的策略科技产业在港设立新智能生产设施提供资助;第三,提出设立100亿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香港创科产业的发展。

河套香港园区于今年稍后将正式进入营运阶段。园区公司正为开园做好准备,并努力推进相关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海内外顶尖的企业、研究机构和人才落户河套地区。我相信,借助各项有助构建创科生态圈的措施,可充分发挥「以产聚才」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吸引海内外人才方面,我们透过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输入海内外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实施快速处理安排,并会定期检讨该计划以切合本港创科发展。我们亦在人才清单下纳入多个缺乏本地人力供应的创科领域专业工种,方便业界透过相关计划输入所需的科技人才。而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我们推出的各项措施和资助计划的对象涵盖不同的学习或人生阶段,包括透过资助中小学安排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对创科的兴趣,以及鼓励和协助修读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相关的大学生投身创科行业等。

近年来,随着香港的创科生态日渐蓬勃,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研发基地,或扩大它们在香港的研发基地的规模,为科研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此外,也有不少内地科研机构及高校有意或已经准备在香港设立研发院,积极汇聚更多海内外科研人才在香港进行研发工作。香港要充分利用其高度国际化的优势,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利用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主席,我再次感谢今天多位发言议员给予的宝贵意见。在政务司司长的带领下,我与我的团队会继续做好吸纳优秀创科人才的工作,努力实现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同时,我们亦会与教育局和劳工及福利局共同协作,发挥协同效应,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以及人力资源供求一体化协调发展,为香港以至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主席,本人谨此陈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