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內容
我的網誌 我的網誌

培育創科時代的人才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時刻改變。據世界經濟論壇一份研究引述的數據,約65%今日就讀小學的千禧一代,將來從事的工作是目前尚未存在的;當大學生讀完四年技術科目畢業的時候,他們在大學第一年所學的約一半知識就已過時。近年全球求才若渴的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科學家等,極少數是過去由專科培育出來,反而是經過融合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在急速演變的工作中「實打實」培訓出來。創科時代需要更多跨學科、跨界別、轉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

金融巨擘摩根大通去年在亞太區招聘的畢業生中,就有近四成不是主修金融學科的學生。摩根大通最近亦宣佈與VTC合作開展「明日專才培育計劃」,透過提供行業實習,培育學生結合工作需要、行業新知和跨學科知識,在實踐中掌握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等範疇的技能。去年年底,香港大學宣佈推出由十個學院參與及規劃、並結合行業機構讓學生實習的跨學科文理學士課程。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亦宣佈,計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將「體驗式學習」課程列為必修科,日後所有入讀工學院的新生,均需自己動手創造及製作,學習跨學科的工程知識。業界、院校均在調整人才培訓的模式,讓員工、學生透過自主性的體驗式學習,汲取跨學科的知識,建立解決難題的能力,以期在日趨多變的社會和工作需求中不斷適應,轉換技能,持續創新。

《財政預算案》公佈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亦會透過課室以外互動的模式,啟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鼓勵應用資訊科技,在實踐中培育他們的解難能力、創新思維和數碼技能。例如伯裘書院的學生團隊,利用了流動程式、雲端運算加上應用化學的知識,研發出「小心謹「腎」-腎臟健康監察平台」,在「2017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賽」獲得殊榮。此外,青年會書院的學生利用虛擬實境(VR)技術創作「4D單車訓練中心」,讓選手在天雨或惡劣天氣下,仍可在室內繼續接受訓練;結合不同感應器,產生「風吹」、「落雨」等體感效果,作品在「香港傑出資訊科技學校競賽」獲得冠軍。輔助課堂以內既定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同專題的課外活動能促進學生接觸更多新技術,也能令學生自發探索,進一步強化他們跨學科、跨領域的轉換能力。「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的另一重點是聯繫學校與資訊科技業界。透過業界參與為老師、學生帶來嶄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運算、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並支援與促進學生的創作真正落地應用,甚至嘗試將其商品化,以實踐及體驗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日後投身創科行列。

創科時代更需要靈活和跨學科、跨界別、具轉換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我相信,「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以課外活動,體驗式學習的模式,將能有效為本港的中學生打好更能適應未來數碼世界的基礎。

楊偉雄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2019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