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八月十一日)出席2022年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的「香港創科——立足現在 開創未來」主題演講的全文:
尊敬的葉玉如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主席)、梁君彥主席(立法會主席)、各位專家、各位創科界的朋友、各位在線上參加的朋友們、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非常榮幸出席由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主辦的「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與來自各地的專家和業界朋友們分享香港在創科發展方面的最新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路向。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院士聯盟成立一周年,並感謝院士聯盟自去年成立以來,在推動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六位聯盟發起人,以享譽國際的國家級科學家構建一個強大平台,凝聚大灣區內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力量,憑藉他們在各自的科研領域與香港國際化的優勢,促進跨學科的交流,為香港以至大灣區的科技發展提供真知灼見,支持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國家是香港創科發展的堅強後盾
在創科路上,國家一直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和支撐。一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科技界和大力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並就特區政府以及香港創科界的政策建議和意見,給予積極的回應。二○一七年,24位香港兩院院士聯名去信國家主席習近平,獲得主席的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支持有序擴大和深化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並促成內地科研資金「過河」,實現了香港創科界多年來爭取的重大政策突破。其後,中央陸續推出多項惠港的科技措施,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包括在二○一九年十一月宣布容許符合條件的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可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過境來香港,實現了兩地創新要素交流融通的重要突破;以及在二○二一年九月公布擴大國家科技計劃對港開放、容許香港的青年學者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歡迎香港科技人士和專家加入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以及進入國家科技專家庫和獎勵評審專家庫、完善大型儀器設備對香港開放共享制度等等,支持香港科研人員更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
習主席的重要批示更強調要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賦予了香港發展新定位,也指明了香港創科發展方向,引領香港創科發展在過去五年進入了快通道。上月一日,習主席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勉勵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要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在他訪港期間,主席也視察了香港科學園,並勉勵香港的科研人員,重申中央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支持。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視和肯定,也給予我們發展創科最強大的底氣。
香港創科生態越見蓬勃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寄予厚望,特區政府也銳意發展創科並將其列為重中之中的工作。近年來,特區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並在增加創科基建、匯聚人才、推動研發、支援初創及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結合「官產學研」各方的努力,加速香港的創科發展,為創科持續發展奠下穩健的基石。即使近年來香港社會經歷了不少挑戰,憑藉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國家的大力支持,香港整體創科生態仍然越趨蓬勃,並實現了質和量的改變,在不同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譬如,去年的本地研發總開支首次超過265億元、初創企業數目增至約4 000間、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大幅增至超過417億元,獨角獸企業更實現零的突破,現在已經見證十多間獨角獸企業的誕生;至於香港的生物科技融資規模現在已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此外,香港在一些與創科有關的國際排名上也表現亮麗。其中,香港在《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為居亞洲之首、世界第二,當中在「科技」方面的表現更被評為世界第一。
繼往開來 全速發展
在這個良好勢頭下,我們必須要繼往開來,全力發展好創科,為香港開創新局面。未來五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也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關鍵時期,本屆政府會以全新思維、積極進取的態度,在多個重要領域加速創科發展的進程,從而全面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驅動經濟的多元發展、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優質職位和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成就「十四五」規劃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大灣區的科創發展和國家科技建設貢獻力量。
發揮香港背靠國家、聯通國際的優勢
事實上,香港創科的出路就在於抓緊國家及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充分發揮好香港「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
香港作為國家開放程度最高和最國際化的城市,在「一國兩制」下具備不少獨特優勢。香港擁有五所躋身全球七十大的大學、兩所位列全球前四十名的頂尖醫學院、16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六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22間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28所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發實驗室和一大批在不同領域享譽國際的世界級權威專家以及優秀創科人才,研發實力和基礎非常雄厚。香港更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有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制度、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圍、優越成熟的金融市場、聯通世界的交通網絡、先進完備的資訊科技基建、簡單透明的稅制等等,這些都為構建良好的創科發展平台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條件。
大灣區則為香港提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理想舞台,其發展更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人口總量超過八千六百萬,地區生產總值接近一萬七千億美元,提供一個高消費能力的龐大市場。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地區」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第二,是研究、產品開發和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得天獨厚,發展潛力巨大。
加強頂層設計 引領創科發展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香港必須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在創科發展方面,我們就必須做好頂層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會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科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並由特區政府去主導、規劃、投入及引領。只有統一了思想、統一了步伐、明確了目標,才能更好協調和統籌相關支援政策,引領香港的創科發展。我們會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按以下四個主要的發展方向,發展推進香港創科向前。
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首先,我們要完善創科生態圈,協調上、中、下游相互發展,推動香港產業發展。通過發展創科產業,我們希望能夠拉動香港的經濟增長和競爭力,為我們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職位和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切實為市民排憂解難。
在上游方面,剛才我也提過,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原始創新能力強,科研技術成果多具顛覆性、關鍵性和前瞻性等優勢,「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高,更有不少學者專家屢獲殊榮,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過往,政府推出了不同措施來支持基礎科研,例如向研究基金注資以增加專上院校的研究撥款;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每年向香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提供資助;以及成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匯聚來自全球多個先進經濟體的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人員與本地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香港進行環球科研合作等等。基礎研發是創科的根本,我們未來需要加大力度支持香港的科學原始創新,進一步強化本地大學的基礎科研優勢,鞏固我們在上游的競爭力。
中游方面,政府過往透過不同措施為應用科研及科技初創企業創造有利發展環境,例如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各項計劃,包括夥伴研究計劃及企業支援計劃等支援研發機構與公司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技術,並倍增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給每所參與大學的每年資助額,協助大學科研人才把研發成果落地。要進一步完善整體創科生態鏈,就必須要激活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來,我們會加大力度鼓勵大學加強重視技術服務、應用研究及創新創業,使大學更進取地將協助其科研人員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作一個非常主要的工作。
至於下游方面,香港需要研究制定適合香港自身發展需要的產業政策,支持香港的優勢科技產業發展,培育本地科技公司做大做強,同時,我們要加大力度快速引進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香港,帶動整個產業蓬勃發展。我們要幫助一些傳統產業利用新科技和新應用升級轉型,在基建、人才、資金、技術及科研等方面着手,支持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實現「再工業化」,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我們要豐富創科人才庫,驅動創科發展和實踐科技產業化。人才從來都是發展的第一資源,政府過去在培育及吸引人才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推出不同計劃,為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創造更好的創科學習及研習環境,培育更多新力軍投身創科行列;同時也推出了若干措施,譬如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和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
但是,面臨全球創科發展的大潮,所有地方都在搶人才、拼發展。我們在此時此刻就更加需要加大力度培養並挽留人才留港發展,並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積極延攬海內外科研人才、研發團隊、甚至科企高管等高端人才來港發展,共同構建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人才高地,提升香港整體創科水平,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第三,我們要建設香港成為智慧城市,讓市民分享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早在二○一七年,政府已推出了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並在二○二○年推出《藍圖2.0》,在六大智慧範疇下推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此外,政府近年推出了多項數碼基建項目,譬如「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新一代政府雲端基礎平台和大數據分析平台等,協助提升政府部門的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數碼轉型。
未來,我們要加強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進程,讓科技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讓市民可以更快享受到科技發展為他們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從而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向心力。
第四,我們要深化與內地的創科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首次將深港河套地區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並明確支持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實現互惠合作,發揮好香港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比較優勢,為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貢獻。
一直以來,香港在創科路上都與大灣區其他兄弟城市合作無間,尤其是一河之隔的深圳。其中,港深兩地政府正共同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去年九月,特區政府與深圳簽訂了合作安排,為發展合作區定下合作方向,並推出合作區的聯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及開設業務等方面的支援措施,攜手為合作區招才引智。此外,香港科技園公司更率先在深圳科創園區成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香港創科機構和企業可先行落戶;並已經啓用「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和「大灣區創科快線」,以培育初創及支援科技企業引進外資、走向全球。
在香港園區建設方面,本屆政府會突破傳統思維,以前所未有的「香港速度」,加速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建設,推動「一區兩園」建設,盡早讓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投入服務。另一方面,我們會積極推動位於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的發展,為推動香港科技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同時要擴大支持港深口岸經濟帶的建設。
除了立足大灣區,深化與內地其他省市的創新合作也是相當重要。現時,內地已經批出6.2億人民幣科研資金過境給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用於進行項目的聯合研究和實驗室的聯合建設;並且目前有四所香港的大學在深圳設立的分支機構獲得國家科技部列為試點單位,可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進行科研工作。特區政府近年來也與四川省、湖北省和上海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香港與有關省市在創科等不同領域的合作。未來,我們需要更積極爭取與內地其他不同省市創科機構開展合作,例如在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探索建立科技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等,並積極推動進一步暢通與內地的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結語
女士們、先生們,世界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創科浪潮,而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和增長動力就在中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大灣區的高水平發展下,香港創科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我們能夠發揮好香港「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創科機遇,我們有信心,一定能夠發展好香港成為全球矚目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今天,在座各位都是我們創科界的領軍人物,我期待未來與各位攜手推動香港創科事業的發展,同為香港開新篇!謝謝大家!
-完-